电视的下位替代品 投影仪仍需推广

尽管投影仪因为市场整体规模小而不被彩电业重视,但近年来,投影仪可谓是来势汹汹。裸图科技发布的《中国智能投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》显示,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为94.7万台,同比增长20.9%;销额为21.2亿元,同比增长35.8%。智能投影仪呈现出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,在芯片短缺、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,智能投影仪的增长超出预期。

业内人士认为,相对于已经在走下坡路的彩电,投影仪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,尤其是都市年轻人,在单身经济、租房经济等多种消费因素的影响之下,投影仪依然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。

电视的下位替代品

不管是在业界,还是消费者的认知中,投影仪在画质上相对于彩电而言,几乎没有任何优势,由于成像原理的差异,投影仪在显示画面的过程中,很容易受到外部光线的影响,而导致画质欠佳,这成为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投影仪难以威胁彩电的重要原因。

然而投影仪也并非一无是处的产品,彩电的好画质是在多个零件的组合下得来的,这意味着彩电的重量体积庞大,对于单身群体来说,存在搬运困难的问题。而投影仪则具有占用空间小,同时更加便携的优势。这意味着,尽管投影仪在主流市场难以取代彩电,但在细分领域,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。

尤其在年轻群体中,投影仪在某种程度上是彩电最好的下位替代品。随着我国城市化、工业化的不断推进,大量年轻人挤进城市务工、生活,加之城市房价高企,大量年轻人居住在出租屋内。同时巨大的城市生存压力,也导致年轻人开始主动或是被动地选择单身。近几年来,在城市中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单身群体,单身经济、租房经济也因此兴旺。在此背景下,尽管投影仪画质相对彩电欠佳,但凭借着便携性,相较于彩电而更能虏获这个群体的市场。

不过,行业依然需要对投影仪产品性能具有正确的判断。投影仪市场内存存在不同规格的产品,其中有亮度偏低、色彩不足的劣质产品,同时也存在爱普生、明基等追求高亮度、高画质的品牌,在暗室呈现出的画面实质上是差强人意,再加上小机身投射大尺寸的吸引力,投影仪本身实际上存在着自身的竞争力。

尽管近几年来激光电视被看作是投影仪的代表产品,但从消费者反馈来说,激光电视更像是鸡肋产品。在价格上超越了彩电,但白天的显示效果比不上彩电,而在暗室的效果,却比不上亮度更高的灯泡机,实际上是两头不到岸的产品。

投影仪值得购买,但仍需推广

投影仪经过多年在商务、课堂的使用场景,而为消费者留下了画质低劣的印象,但实际上,由于用途的差别,投影仪衍生出了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。在商务、教学场景中,更讲究在明亮的环境下的使用效果,这导致商务投影仪更加侧重亮度的提升,相比起家庭影院作用的投影仪,商务投影仪亮度更高,但色彩以及分辨率均表现不佳。而影音用投影仪,则在中等的亮度下,提升画面色彩的对比度,使其在黑暗的使用环境下,画质更加靠拢彩电。

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,可以发现,投影仪是值得购买的产品,事实上,大多数年轻人都缺乏在白天明亮环境中观看电影的需求,在996或是朝九晚六的工作作息下,再加上长时间的通勤,年轻人用于休闲的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,这意味着,其在选购影音产品时,无需考虑明亮环境的效果,这意味着如果年轻人不满足于手机、显示器,而有更高的追求,那么投影仪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可尽管如此,投影仪的市场教育依然不够充分,投影仪依然与画质差相挂钩。这导致众多消费者不自觉地将投影仪排除在购物选择之外。尽管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投影仪,但目前的消费者对投影仪的认知不足,将很难支撑其所拥有的市场潜力。

投影仪的市场形象需要得到扭转,投影仪从上世纪50年代的萌芽到现在的发展,已经有70多年的历程。但是大多数人的认知依旧停留在上课的PPT、电影院的电影播放,现实没有生出更多的期待。而企业商家对其便携性、“护眼”等表层的宣传,依然没有深入内核中。伴随着投影仪技术的成熟,投影仪的营销宣传不能再避重就轻,不谈画质,而是需要扭转消费者停留在10年前的泛白的PPT的印象,让消费者意识到家用投影仪已经今时不同往日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投影圈 » 电视的下位替代品 投影仪仍需推广

赞 (0)